做自己的设计师
好宣传 不浪费
打破底价 拒绝中间商
质量问题 免费重印
北京时间 6 月 2 日,Uber 确认获得沙特公共财富基金 35 亿美元的投资,该基金将获得 Uber 5% 的股权。Uber 的官方中文新闻稿称其拥有高达 110 亿美金的可动用资金,包括账上高达 90 亿美金的现金储备,外加 20 亿美金的信用额度。
这跟普通人有什么直接关系吗?我的第一反应是,嗯,Uber 的补贴马上就要来了。可实际上,国内 Uber 的使用资费低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——滴滴出行。即便如此,通过进一步融资加大补贴力度,对于增长市场份额能有什么帮助吗?
反观滴滴这边,于 6 月 1 日当天也宣布获得更好的融资金额。在 Recode 举办的 Code Conference 大会上,滴滴总裁柳青透露滴滴本轮融资仍未结束,已经募集到的资金总额(包括此前苹果战略投资的10亿美元)要高于 Uber 刚刚宣布的新一轮 35 亿美元的融资额。
即便 Uber 的 G 轮融资超过 60 亿美元,柳青认为这并没有动摇滴滴在国内的市场领导地位,市场领袖无需购买份额,只有规模较小、较低效的企业才被迫去这样做,这是常识。“中国是独特的市场,技术将成为制胜关键,补贴不再是重点,没有人为了拿 30% 的补贴而愿意等上 30 分钟。”
柳青还否认滴滴会拿巨量金额加大补贴的做法,她的理由是:如果平台上没有足够的司机,乘客可能需要等一个小时才能坐上车。因而在行业初生之时,需要给予用户特定激励来进行市场教育。但是当滴滴已经到达日订单 1400 万这样一个水平,就不再需要了。
补贴或许对早期抢占份额会有帮助,当市场渐趋稳定之后,用户体验则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。我本身是 Uber 的忠实用户,一来是认同他们“让出行像自来水一样的存在”的使命,二来是因为其 UI 优美、价格亲民。但这一切都必须要建立在体验顺畅的基础。至少就我几次在北京使用 Uber 的经验——叫车等待的时间过长、拼车延误的时间太多、限号日给我派了一辆不能进二环的冀 R 车辆,都让我有种累觉不爱的想法。
除了补贴,Uber 的融资肯定还会花在招人、市场、技术等方面的投入。这一切的核心都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,但是从融资拿到钱到市场份额增加,并没有必然的联系。如何把钱转换到市场份额,需要 Uber 在战略、执行多个层面做到更好。
两周前,Uber 宣布在北京上线首批优步艺术车站,未来还将推出一系列与艺术、设计、美术等领域的合作。在那场活动的媒体沟通会上,Uber 北京的市场负责人 Cindy 表示,比起单纯的出行平台,Uber 接下来想作为连接人与城市的媒介,向乘客传达更多的信息与价值观。
商业可以文艺,但文艺不一定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。Uber 诸如“艺术车站”、“一键叫冰淇淋”的市场推广能对市场份额有提升吗?Uber 西区北区总经理张严琪认为并不见得会有提升,但这是其传达企业文化、专注产品与用户体验的体现。
用户对于出行软件的期许首先是便捷,其次考虑的是价格,再其次是观察产品所传递的品味与价值观。至少在我看来,Uber 侧重点是倒过来的,先从专注品味、价值观做起,再到价格,最后才是核心的出行便捷。这或许会让一些人困惑,Uber 看起来蛮有逼格的,价格也很有优势,可用起来就是没想象中的好,有时还挺糟糕的。这可能有部分原因是产品本地化的问题。
上述提到种种文艺的推广均表明,Uber 是更擅长打年轻人的牌,这点并没有哪里不妥。覆盖更多年轻人的群体,也就意味则抢占更多未来的消费主力。回归商业,目前估值超过 660 亿美元的 Uber 已在北美实现盈利,最近 Uber 还表示其在拉丁美洲增长迅猛并接近收支平衡,但在中国仍面临着每年 10 亿美元以上的亏损——在关于拉美市场的采访中,其区域负责人 Rodrigo Arevalo 告诉彭博社,在拉美实现收支平衡后,Uber 可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中国市场。
过去,中国市场往往是美国科技公司最重要的海外市场,但对 Uber 来说,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其竞争的主战场。未来 Uber 能做到多大,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。
Uber CEO 特拉维斯·卡拉尼克在 3 月博鳌论坛上表示:“我还不确定需要在中国进行多少投资才能实现盈利,但我对未来两年将可开始看到某些中国城市开始盈利感到乐观。”
当两周前优步艺术车站的新闻出来时,我有一位同事不禁感叹,“滴滴拿到了苹果的 10 亿美元投资, Uber 中国还在磨洋工”。现在 Uber 宣布了比滴滴更高的单笔融资,尽管 35 亿美金听起来惊天动地,但这也很可能是 Uber 在中国的最后一搏了。